众所周知,饮用感官特性有问题的比如有异味和异嗅的水,会给人不适感;被病原微生物或有毒化学物质污染的饮用水会引起水源性传染病的暴发和化学物质的慢性中毒。
介水传染病,又称水源性传染病,是指通过饮水或接触被病原微生物污染的水而传播的疾病,导致水传播传染病的病原体主要有三种类型。
①细菌,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志贺氏杆菌等。
②病毒,如甲型肝炎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腺病毒等。
③原生动物,如贾第氏虫、溶组织性阿米巴原虫、血吸虫等。
这些致病生物主要来自人类粪便、生活污水、医院以及动物屠宰、皮革、食品等行业的废水。水源被病原微生物污染后,未经适当处理和消毒就被居民饮用,或处理后的饮用水在配水、蓄水过程中再次被病原体污染,导致洪水蔓延传染性疾病。
水源性传染病一般以肠道传染病多见。例如1955年11月在印度德里,集中供水被生活污水污染,引发甲肝大流行。当时,170万人口中有2.93万例黄疸型肝炎。然而,自1976年以来,世界各地都报道了一种通过吸入进入人体的称为军团病的水传播疾病。近年来还发现了一种隐孢子虫病,它是由隐孢子虫包囊污染水体引起的。1987年,美国佐治亚州某地发生流行病,就和这种隐孢子虫病有关。
即使是出厂时合格的饮用水,在运输过程中也可能受到污染,危害居民身体健康,尤其是高层建筑的二次供水更容易受到污染。随着我国城市改造和安居工程的推进,城市住宅小区逐年增多,高层建筑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饮用二次供水。但由于设计和施工不合理,储水罐所用材料和结构不符合相关要求,二次供水消毒设施管理欠缺,预防性卫生设施建设监管不到位,饮用水污染严重,二次供水事故频发。在二次供水引发的饮用水污染事件中,症状包括头晕、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四肢无力等全身症状。
1990年至1998年,北京市共发生饮用水污染事故88起,其中二次供水污染事故29起。1996年,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共检查300个单位402个水箱,其中专人管理237个,仅占59%;需要整改的水箱314个,占78%;53.5%;可定期消毒的单位282个,占70%;已取得卫生许可证的单位中,只有30%左右的单位符合卫生要求,70%的单位存在不同程度的二次供水卫生问题。1999年青岛市调查发现,二次供水水样中冬、春季、夏秋季高于同期一般自来水管网水样,余氯含量低于同期一般自来水管网水样。样本中的内容。这说明二次加压供水的水质比一般供水管网的水质要差。2003年哈尔滨市的研究也证实,二级供水细菌学指标(包括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总数、游离余氯)合格率偏低,同时反映指标水中有机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的含量,并反映感官特性。指标浊度的通过率也很低。以上结果表明,我国二次供水卫生条件十分差,污染迹象明显。如果处理不当,水质会进一步恶化,危害饮水者的健康。
地球上的生化病,包括地方性氟中毒和地方性砷中毒(又称黑足病),各种有害化学物质也可能对机体造成慢性损害和中毒。由于水体富营养化,水中藻类大量繁殖,部分藻类会产生毒素,可在鱼类、贝类体内富集并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